8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办的国际蓝碳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聚焦蓝碳研究,旨在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推动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共同分享蓝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会议得到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合作专项的大力支持。
华南植物园科研外事处主任王俊致开幕辞。他表示,蓝碳研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项目负责人王法明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蓝碳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他指出,蓝碳研究对提升碳汇能力和保护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华南植物园的卢哲副研究员探讨了红树林叶片溶解有机物对蓝碳汇能力的影响。泰国东方大学副校长、海洋技术学院院长Sarawut Siriwong教授分享了东部泰国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印尼Mulawarman大学的Esti Handayani Hardi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与渔业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此外,泰国东方大学Bangsaen海洋科学研究所主任Bunlung Neungsaeng教授和泰国东方大学前副校长Vasin Yuvanatemiya教授分别介绍了该校在海洋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及红树林蓝碳研究方面的工作。
Vasin Yuvanatemiya教授代表泰中科技协会秘书长Pichai Songcharoen教授发言。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强泰中两国在红树林和海岸带研究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科技发展。
讨论环节,来自各国的专家们围绕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加强全球蓝碳监测与管理展开交流,涵盖学术研究、政策支持和项目合作等多个方面。与会者一致认为,跨学科和跨国合作将为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蓝碳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未来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人:王法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