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中文版>新闻>ANSO新闻

重大跨国作物病害——玉米锈病的传播和致病性变异监测

玉米锈病国际监测项目    2024-12-20

2024年11月27-28日,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支持的玉米锈病国际监测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办年度研讨会。来自泰国、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及中方项目成员10人参加了会议。蔡磊研究员主持会议,毕国志教授介绍了玉米南方锈病致病菌P. polysora与寄主互作机制的最新进展,泰方Jintana Unartngam和Wirulda Pootakham教授先后对泰国玉米锈病的分布以及病原菌群体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侵染表型进行了汇报;菲方Benjamine William Cordez项目骨干对菲律宾玉米锈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毒性变异进行了汇报;乌方Yusufjon Gafforov教授对乌兹别克斯坦玉米锈病调查进展及玉米病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分享。微生物所梁俊敏副研究员就项目整体进展进行了总结,项目执行两年,已成功解析两种锈病病原菌(Puccinia polysora, P. sorghi)双核基因组,其中P. polysora为1.7 Gb, P. sorghi为320 Mb,分别含有约23000和14000个蛋白编码基因。通过国际合作,获得有效病害样本192份,确认了基于群体转录组的田间RNA测序技术的可行性,根据现有数据,绘制了南方玉米锈病病原菌的分泌蛋白全景图,并推演了参与国之间的病原菌传播路线,为后续搭建玉米锈病致病性数据库及病害综合防控和预警奠定了基础。之后,项目成员分别就锈菌多样性、病原菌基因组进化以及植物抗病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对未来工作计划和衍生合作项目申请进行了部署。次日,国际代表先后参观了亚洲第一大菌物标本馆以及国家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对未来菌物标本及微生物资源共享表示浓厚的兴趣。

项目组通过开展联合研究,深化了中国与泰国、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际团队的合作友谊,在区域共同关注的重大作物病害方面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合作网络。未来在ANSO国际合作框架下,将进一步吸引南非、越南等带路国家机构加入项目合作网络,实现科研资源和技术的开放共享。

项目介绍:
锈病是一类由专性活体寄生真菌引起的重要植物病害,具有远距离气传、快速毒性变异、暴发流行等特点。在玉米生产中,以南方玉米锈病和普通玉米锈病为主,位列全球十大玉米病害。202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654】号文件将玉米南方锈病列为我国一类病害。

在ANSO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蔡磊研究员承担联合研究合作专项“重大跨国作物病害——玉米锈病的传播和致病性变异监测”。该项目与泰国国家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泰国农业大学、菲律宾大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通过联合调查,数据共享,技术培训等形式,以搭建亚洲区域性玉米锈病监测网络。



供稿人及单位:梁俊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带一路 ”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

Tel: 86-10-84097121 Email: anso-public@anso.org.cn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