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国际技术交易对接会—亚太创新技术产业对接合作专场在京举办。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因“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是活动的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ANSO秘书长刘卫东受邀参会。
刘卫东强调,中关村正通过开放共享机制强化亚太创新网络的枢纽作用,需加速区域技术要素流动。在亚太地区,ANSO积极促进创新合作,与亚太地区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紧密合作,在绿色技术、人才交流等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解决区域共性挑战,推动区域科技发展。
韩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官、公使衔参赞李镇守表示,中韩在技术互补性与产业链协同上潜力巨大,建议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兼)刘晖提出,北京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搭建“线上+线下”技术对接平台,并深化与亚太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互认等领域的合作。
主旨报告环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蓝钦扬以“大学—产业—公共部门合作”为主题,分享新加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围绕健康领域产学研合作,展示医院在干细胞治疗、3D打印人工关节等领域的转化成果;欧力士(中国)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中日产业开发总监陈磊详解“理创大赛”如何联动中日企业破解技术商业化难题,并宣布赛事将增设绿色科技赛道;北京国际技术交易联盟理事长、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张璋深入剖析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的科技合作与创新。
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代表约100人参加活动。